close
有時候在MSN上遇到幾個做專案的朋友,閒聊之中不外乎是又遇到澳洲來的客人,把他們搞得很累,我常常安慰他們的一句話就是:「遇到澳客是正常的」,但是...這真得是一個常態嗎?
其實在專案中,每一個人對於專案的期望值、行事風格、專案經驗、面對專案的想法及態度都是迥然不同,在這些因素的交會下,有時會讓人覺得這個人是從「澳洲來的」,但是如果我們抽絲剝繭一下,常常可以找到這一個人所關心的因素為何,只要對症下藥,必然可以迎刃而解;
或許你會有疑問,如果是這樣,為什麼不講出來就好,反而用行為處處刁難吶?
大部份的狀況是「他不知道怎麼講或他不知道問題在那」只好行動來表現證明。
此外,也應該要儘量避免「什麼事都要做」的狀況,很多專案的計劃書把Scope寫得很籠統,所以執行到後期常常各說各話;很容易演變成「客戶覺得要做的事PM都要使命必達」,而使得專案會漸漸失控
一個專案中,影響成敗主要的變數有 績效、成本、時間、範疇 ,有些PM會希望這4個因素都被自己控制,結果往往是失敗的,原因很單純,你控制的越多,相對於你的客戶控制就會越少,客戶的不安全感,就會嚴重影響這一個案子;倘若,PM都不控制吶?你的客戶還是會覺得不安全,因為你的工作都是他在做,要PM何用?
最佳的狀況,是PM至少掌握1-2項變數,在拉鋸平衡之間,完成專案。
*客戶也覺得他有參與和付出
*客戶的主管也看得到他的付出和PM的付出
*PM的主管也感覺得到PM有做事
在人人有功練...呃..是人人有事做的情形下,把案子做好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