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一篇文章我先聲明:我僅是利用新聞上報導的例子說明「品質管理」的一些觀念,並非要抨擊高鐵喔~

高鐵通車也幾天了,每天都有讓人啼笑皆非的新聞...像最早的買到重覆票、找零只出硬幣、持續有誤點的問題、車門打不開等等....

這些東西的出現,其實還蠻適合用來思考專案管理中「品質管理」的一些問題和精神
在所有的專案裡必然會出現以下的關係圖

4項元素彼此相依且互相競爭,在高鐵一定要在1月通車之時,我們可以看到Scope和Time被限制了(至於Cost,我覺得他們跟本就沒在控管),所以可以想見的是 Quality 必然受影響,其實在通車前幾次驗收不過的報告出爐就可以看出來,其實我真得很希望以後可以嗆客戶,高鐵驗收不過都可以通車,為什麼我驗收不過你就要卡我的請款(上行下效嘛)。

言歸正傳,在品質管理中,大致上可以區分成3大塊:

品質標準(Quality Baseline)
品質保證(Quality A
ssurance)
品質控管(Quality Control)

品質標準:不難理解,主要是定義工作的產出物到符合那些標準才算是有品質,不過這個卻不好定義,要知道,越高的品質標準代價是成本和時間

品質保證&品質控管
:QA和QC常常被混肴,簡單講就是QA 就是「稽核」、 QC 就是「矯正動作」,通常QA應該是要獨立於執行單位才會比較公正,像是「早期」的高鐵驗收人員(我記得是有一家公司,點了一堆缺失給高鐵),至於後期他們被換掉,這議題太複雜所以我們不討論,不過,可以看到一件事就是,換成有利於高鐵的稽核人員,最後的品質長什麼樣子,大家可以看得到。

另外,在品質管理中,有幾項觀念蠻重要的,也用高鐵的例子來印證一下

品質的矯正行為應該越早越好
Verification & V
alidation
Functional 
& Non-Functional Inspection

品質的矯正行為應該越早越好:其實主要的原因在於成本,越早矯正可能的問題和錯誤,所付出的成本會越小,例如找硬幣的問題,如果當初有找到這一個問題,所要付出的成本也不過就是把廠商叫過來罵一罵,叫他們改而已;但是現在付出的代價是請一堆小姐,抱一堆錢在售票幾前幫忙換,這2個成本就相去甚遠了,如果廠商一直改不好,這些小姐是不是要一直做這種沒有生產力的工作?

Verification & V
alidation:Verification是確認事情有沒有做,Validation則是確認事情有沒有做對;再拿來找硬幣說吧,找出正確的錢,有達到Verification;但是全部都是找零錢,在Validation是不及格的。

Functional 
& Non-Functional Inspection:舉凡IT相關的系統,大致上都應該要通過2個種角度不同的測試,Functional Inspection蠻清楚的,我去買票劃位,完成整個交易後,在車廂上裡就有我的位置。
Non-Functional Inspection一般常見的就是壓力測試,在同一個時間點內,這麼多人買票,怎麼解決資源衝突,甚至於買票整個Process的Response Time應該是多少,都屬於這一個範疇中。
而我看重覆賣票、還有在售票機前大排長龍的問題,多半是這一個測試執行的不夠完整或不夠嚴謹。

除此之外,QA、QC應該是過程中要持續的執行,甚至於Quality Baseline也應該依據執行的過程做適當的調整

最後,也附上一個常見的迷思給大家參考一下:
常常在廠商端,會認定一個問題的處理就是工程師把bug或是問題改掉,就算解掉,其實這一個想法不甚完整,完整的做法應該包含QA對這一個問題再進行一次的把關,並且在客戶端再執行一次驗証的動作,畢竟眼見為憑,而且搞不好客戶的環境和測試用的環境有差異,有些問題是只會在客戶端發生的,等客戶也看到了這一個驗証,才能算是真正的解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