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又來介紹溫柏格書中2個觀念給大家

「線性的謬誤」:當專案的規模 * N 時,所需要的工作量也 * N

「動態的模型」:所有的事情運作,都有其模型存在,而模型上會形成好的或壞的Feedback的迴路,要使專案做的好,必須要建立起足夠而有效的好的迴路

先來說說「線性的謬誤」吧,其實這一個觀念,好像不完全有問題,書中提供了一些圖,我把這些圖融合在一起說明(因為圖是我自己畫的,和書中略有差異,不過我是用來說明概念,不夠精確請見諒)(詳圖請參閱相簿)

首先是第一個觀念,任何的Solution都有其界限及適用範圍,應該要視情況決定何種Solution,以圖中的Solution , S1 S2 為例,從這一個圖上,我們可以看出來當專案的規模小的時候,S1會優於S2,一旦專案規模超越分歧點時,就必須要思考和決策一下,是不是採用S2會比較好;而從圖中也可以看到,S1S2都會有界限,當超出這一個界限時,往往就不是專案管的好不好的問題,而是技術上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了。

 

2 個觀念則是線性的謬誤,我們看S1這一條曲線,當專案規模還不大時,使用線性的方式去預估,其實還算是ok,一旦專案規模超越了某一個瓶頸時,倘若我們還使用線性的手段,換來的只有痛苦和不斷的抱怨而已。

或許有人會疑問,為何專案的規模和難度是呈現2次方的線呢?這是由測量出來的實際數據,所算得的結果,其實在不考慮數據的情況下,從過去我們的專案經驗,我們大概都會感受到,規模的變化,不是用等比例的工程師人數就可以解決的事。 

既然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一個問題,那為何我們還要選擇使用線性的狀況來描述呢?我的看法是,這是因為我們的視野和經歷所導致的結果,很多產品都是由當初一個小小的idea 發展開始,在開始時,我們會被線性的狀況所迷惑,認為往上發展只要加上等比例的付出就可以獲得等同的結果,無奈的是,當發展越成熟時,事情的複雜度已經不像是當初看到的一樣,已經變成一個錯縱難解的狀況,而此時,只是想透過人力的增加、工作量的增加這種單純的想法的笨主管,就會把整個案子越搞越糟,最後,造成人心的離散,逐步走向敗亡之路;像這種例子層出不窮,為何會導致這種情形呢?除了這些笨主管不了解「線性的謬誤」外,他還忽略了另外一個重點「動態的模型」。
(下回續待…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